SpringBoot运维实用篇
本文最后更新于:13 天前
SpringBoot程序的打包与运行
SpringBoot工程可以基于java环境下独立运行jar文件启动服务
- SpringBoot工程执行mvn命令
package
进行打包; - 执行jar命令:
java –jar 工程名.jar
运行程序。
程序打包
SpringBoot程序是基于Maven创建的,在Maven中提供有打包的指令,叫做package。本操作可以在Idea环境下执行:
1 |
|
打包后会产生一个与工程名类似的jar文件,其名称是由 模块名+版本号+.jar 组成的。
程序运行
程序包打好以后,就可以直接执行了。在程序包所在路径下,执行指令:
1 |
|
执行程序打包指令后,程序正常运行,与在Idea下执行程序没有区别。
端口占用解决方案
在DOS环境下启动SpringBoot工程时,可能会遇到端口占用的问题:
1 |
|
配置高级
临时属性
- 使用jar命令启动SpringBoot工程时可以使用临时属性替换配置文件中的属性;
- 临时属性添加方式:
java –jar 工程名.jar –-属性名=值
; - 多个临时属性之间使用空格分隔;
- 临时属性必须是当前boot工程支持的属性,否则设置无效。
临时属性设置
程序包打好以后,里面的配置都已经是固定的了,比如配置了服务器的端口是8080。如果启动项目,发现服务器上已经有应用启动起来并且占用了8080端口,难道要重新把打包好的程序修改一下吗?
SpringBoot提供了灵活的配置方式,如果你发现你的项目中有个别属性需要重新配置,可以使用临时属性的方式快速修改某些配置。方法也特别简单,在启动的时候添加上对应参数就可以了:
1 |
|
上面的命令是启动SpringBoot程序包的命令,在命令输入完毕后,空一格,然后输入两个-
号。后面按照属性名=属性值
的形式添加对应参数就可以了。这里的格式不是yaml中的书写格式,当属性存在多级名称时,中间使用点分隔,和 properties 文件中的属性格式完全相同。
要修改的属性不止一个时,可以按照上述格式继续写,属性与属性之间使用空格分隔:
1 |
|
属性加载优先顺序
程序配置受两个地方控制了,第一配置文件,第二临时属性。临时属性的加载优先级要高于配置文件的。
官方文档中可以查看配置读取的优先顺序:https://docs.spring.io/spring-boot/docs/current/reference/html/spring-boot-features.html#boot-features-external-config
开发环境中使用临时属性
项目上线时通过命令行输入的临时属性必须是正确的,在开发环境Idea界面下如何测试临时属性呢?
打开SpringBoot引导类的运行界面,在里面找到配置项。其中『Program arguments』对应的位置就是添加临时属性的:
做到这里其实可以产生一个思考了,运行SpringBoot引导类中main方法的时候,使用的是main方法的参数args,并最终传递给了run方法,在Idea中配置的临时参数就是通过这个位置传递到我们的程序中的。
言外之意,这里如果不用这个args是不是就断开了外部传递临时属性的入口呢?是这样的,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调用方式,这样外部临时属性就无法进入到SpringBoot程序中了。
不携带参数启动SpringBoot程序
1
2
3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SpringApplication.run(SSMPApplication.class);
}通过编程形式带参数启动SpringBoot程序,为程序添加运行参数
1
2
3
4
5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String[] arg = new String[1];
arg[0] = "--server.port=8080";
SpringApplication.run(SSMPApplication.class, arg);
}
配置文件
配置文件分类
SpringBoot提供了配置文件和临时属性的方式来对程序进行配置。配置文件我们一直在使用,只不过我们用的只是SpringBoot提供的4级配置文件中的其中一个级别。4个级别分别是:
- 类路径下配置文件(一直使用的是这个,也就是resources目录中的application.yml文件)
- 类路径下config目录下配置文件
- 程序包所在目录中配置文件
- 程序包所在目录中config目录下配置文件
上述4种文件是提供了4种配置文件书写的位置,功能都是一样的,都是做配置的。只不过4种配置文件如果同时存在的话,有一个优先级的问题,加载优先顺序为:
- file :config/application.yml 【最高】
- file :application.yml
- classpath:config/application.yml
- classpath:application.yml 【最低】
其中,1级与2级留做系统打包后设置通用属性,1级常用于运维经理进行线上整体项目部署方案调控;3级与4级用于系统开发阶段设置通用属性,3级常用于项目经理进行整体项目属性调控。
总结:
配置文件分为4种:
- 项目类路径配置文件:服务于开发人员本机开发与测试
- 项目类路径config目录中配置文件:服务于项目经理整体调控
- 工程路径配置文件:服务于运维人员配置涉密线上环境
- 工程路径config目录中配置文件:服务于运维经理整体调控
多层级配置文件间的属性采用叠加并覆盖的形式作用于程序。
自定义配置文件
自定义配置文件方式有如下两种:
方式一:使用临时属性设置配置文件名,注意仅仅是名称,不要带扩展名
方式二:使用临时属性设置配置文件路径,这个是全路径名
也可以设置加载多个配置文件:
目前演示的是SpringBoot单体项目,就是单服务器版本。其实企业开发现在更多的是使用基于SpringCloud技术的多服务器项目。这种配置方式和我们现在学习的完全不一样,所有的服务器将不再设置自己的配置文件,而是通过配置中心获取配置,动态加载配置信息,集中管理。
多环境开发
自己电脑上写的程序最终要放到别人的服务器上去运行。每个计算机环境不一样,这就是多环境。常见的多环境开发主要兼顾3种环境设置:
- 开发环境——自己用的
- 测试环境——自己公司用的
- 生产环境——甲方爸爸用的。
因为这是绝对不同的三台电脑,所以环境肯定有所不同,比如连接的数据库不一样,设置的访问端口不一样等等。
多环境开发(yaml单一文件版)
- 多环境开发需要设置若干种常用环境,例如开发、生产、测试环境;
- yaml格式中设置多环境使用
---
区分环境设置边界; - 每种环境的区别在于加载的配置属性不同;
- 启用某种环境时需要指定启动时使用该环境。
1 |
|
其中关于环境名称定义上述格式是过时格式,标准格式如下:
1 |
|
多环境开发(yaml多文件版)
将所有的配置都放在一个配置文件中,尤其是当每一个配置应用场景都不一样时,显然不合理。于是就有了将一个配置文件拆分成多个配置文件的想法。拆分后,每个配置文件中写自己的配置,主配置文件中写清楚用哪一个配置文件就好了。即使用独立配置文件定义环境属性,独立配置文件便于线上系统维护更新并保障系统安全性。
因为每一个环境配置文件都是配置自己的项,所以连名字都不用写里面了。那问题是如何区分这是哪一组配置呢?使用文件名区分。文件的命名规则为:application-环境名.yml。
- 主配置文件中设置公共配置(全局)
- 环境分类配置文件中常用于设置冲突属性(局部)
多环境开发(properties多文件版)
SpringBoot最早期提供的配置文件格式是properties格式的,这种格式的多环境配置与yaml很相似。
文件的命名规则为:application-环境名.properties,properties文件多环境配置仅支持多文件格式。
多环境开发独立配置文件书写技巧
为了方便维护可以基于多环境开发做配置独立管理,使用group属性设置配置文件分组,便于线上维护管理。
多环境开发控制
最后思考一个冲突问题。maven和SpringBoot同时设置多环境的哪个生效?
要想明白冲突问题,要先理清一个关系,究竟谁在多环境开发中其主导地位。maven是做什么的?项目构建管理的,最终生成代码包的;SpringBoot是干什么的?简化开发的。简化,又不是其主导作用。最终还是要靠maven来管理整个工程,所以SpringBoot应该听maven的。
- 当Maven与SpringBoot同时对多环境进行控制时,以Mavn为主,SpringBoot使用
@..@
占位符读取Maven对应的配置属性值; - 基于SpringBoot读取Maven配置属性的前提下,如果在Idea下测试工程时pom.xml每次更新需要手动 compile 方可生效。
日志
日志其实就是记录程序日常运行的信息,主要作用如下:
- 编程期调试代码
- 运营期记录信息
- 记录日常运营重要信息(峰值流量、平均响应时长……)
- 记录应用报错信息(错误堆栈)
- 记录运维过程数据(扩容、宕机、报警……)
代码中使用日志工具记录日志
- 日志用于记录开发调试与运维过程消息
- 日志的级别共6种,通常使用4种即可,分别是DEBUG,INFO,WARN,ERROR
- 可以通过日志组或代码包的形式进行日志显示级别的控制
添加日志记录操作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@RestController
@RequestMapping("/books")
public class BookController {
//创建记录日志的对象
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 = LoggerFactory.getLogger(BookController.class);
@GetMapping
public String getById(){
System.out.println("springboot is running......");
//调用日志的API
log.debug("debug……");
log.info("debug……");
log.warn("debug……");
log.error("debug……");
return "springboot is running......";
}
}在yml中设置日志输出级别
日志设置好以后可以根据设置选择哪些参与记录。这里是根据日志的级别来设置的。日志的级别分为6种,分别是:
- TRACE:运行堆栈信息,使用率低
- DEBUG:程序员调试代码使用
- INFO:记录运维过程数据
- WARN:记录运维过程报警数据
- ERROR:记录错误堆栈信息
- FATAL:灾难信息,合并计入ERROR
一般情况下,开发时候使用DEBUG,上线后使用INFO,运维信息记录使用WARN即可。下面就设置一下日志级别(日志系统通常都提供了细粒度的控制):
1
2
3
4
5
6
7# 开启debug模式,输出调试信息,常用于检查系统运行状况
debug: true
# 设置日志级别,root表示根节点,即整体应用日志级别(可以设置更细粒度的控制)
logging:
level:
root: debug
设置日志组,控制指定包对应的日志输出级别,也可以直接控制指定包对应的日志输出级别:
1
2
3
4
5
6
7
8
9
10
11logging:
# 设置日志组
group:
# 自定义组名,设置当前组中所包含的包
ebank: cc.gaojie.controller,cc.gaojie.service
level:
root: warn
# 为对应组设置日志级别
ebank: debug
# 为对包设置日志级别
cc.gaojie.dao: debug
说白了就是总体设置一下,每个包设置一下,如果感觉设置的麻烦,就先把包分个组,再对组设置。
优化日志对象创建代码
写代码的时候每个类都要写创建日志记录对象,这个可以优化一下,使用前面用过的 lombok 技术给我们提供的工具类即可。导入lombok后使用注解 @Slf4j 注解为类快速添加日志对象,日志对象名为log。
1 |
|
日志输出格式控制
日志已经能够记录了,但是目前记录的格式是SpringBoot给我们提供的,如果想自定义控制就需要自己在yml文件中设置。先分析一下当前日志的记录格式。
对于单条日志信息来说,日期,触发位置,记录信息是最核心的信息。级别用于做筛选过滤,PID与线程名用于做精准分析。了解这些信息后就可以DIY日志格式了。
- PID:进程ID,用于表明当前操作所处的进程,当多服务同时记录日志时,该值可用于协助程序员调试程序。
- 所属类/接口名:当前显示信息为SpringBoot重写后的信息,名称过长时,简化包名书写为首字母,甚至直接删除。
简化日志输出格式:
1 |
|
模拟官方日志模板的书写格式:
1 |
|
日志文件
日志不能仅显示在控制台上,要把日志记录到文件中,方便后期维护查阅。对于日志文件的使用存在各种各样的策略,例如每日记录,分类记录,报警后记录等。这里主要研究日志文件如何记录。
记录日志到文件中格式非常简单,设置日志文件名即可。
1 |
|
面对线上的复杂情况,一个文件记录肯定是不能够满足运维要求的,通常会每天记录日志文件,同时为了便于维护,还要限制每个日志文件的大小。下面给出日志文件的常用配置方式:
1 |
|
以上格式是基于logback日志技术设置每日日志文件的设置格式,要求容量到达3KB以后就转存信息到第二个文件中。文件命名规则中的%d
标识日期,%i
是一个递增变量,用于区分日志文件。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